您现在的位置: 三菱 > 三菱价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投稿写在复试结束的第二天凌晨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10/20 20:29:55
白癜风的治疗药物 http://m.39.net/pf/a_5727229.html

不久前复试结束了,结果让我很开心。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在喜欢的学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就觉得考试这一年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。本以为今天可以睡个好觉,但是竟然失眠了,所以凌晨来写一下自己的一些复习经历吧,也算给自己考研的日子留一个纪念。

投稿人信息

二战跨考生

本科海南大学,旅游管理专业

成功录取中山大学18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

我仍然是个“幸运”的小朋友

年第一次考研,准备了两个多月,目标武汉大学。那时候对文博这个专业一点了解都没有,又因为决定考研的时间太晚了,报名才开始准备,并且期间一直在工作,所以也并没有抱什么的期望,纯粹只是试水。分数出来其实比预期好,分刚刚好是那年武大的录取分数线,不过因为没有过一区国家线,最终仍然未被录取。第一次考研真的非常刺激,毕竟去做了,心里还是希望能有好结果,等了分数等校线,等了校线等国家线,那种焦虑至今想回想都酸爽,不过我觉得我仍然是个幸运的小朋友,这些经历其实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端,让我更确定了我对文博这个专业的喜爱,我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决定了二战。

二战这一年因为已经毕业了,所以我一直有工作(八月份辞职了)。不过因为清楚自己要考研,所以大体的规划从四月份就已经开始。首先是确定目标学校,这个要看个人的喜好以及自己是否有特别中意的研究方向。大概在四月中旬,我最终决定报考中山大学,接下来我分五点做一个简单阐述。

1第一阶段:搜集目标院校资料和信息

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阶段,直接决定了你的复习方向是否正确;你手里的信息是否完整;包括当后期遇到困难时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等等。俗话说,磨刀不误砍柴工,所以各位在准备考试的时候,希望能够全面的去搜集资料,包括但不限于往年真题、专业课书籍、考试范围、题型风格、导师研究方向、学校报录比等。最好可以接触到学长学姐,他们会给你一些过来人的建议。不过建议是建议,不能盲从,选自己适合的吸收。

2第二阶段:基础复习阶段,整理思路

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考试规定书籍的学习,主要是《文物学概论》《博物馆学概论》《考古学通论》三本书。我参考了上一届历史学院一位学长的笔记(他已经在他的帖子里上传了笔记,你们可以在考研帮搜索一下),很快的就梳理出来了三本书的整体结构脉络,然后再阅读第二次,把细枝末节的东西补充进去。我个人觉得,这三本书既然能够作为基础教材,一定是非常经典的,所以阅读的时候不能放过每个细节,一定要反复理解,切勿眼高手低。并且在阅读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好笔记,这个在后期会作为你的知识结构框架,你所有另外学到的知识,都是可以在可以在这个框架里进行补充的,并且便于记忆和理解,这个过程,就是形成你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。

3第三阶段:重点专题整理在这个阶段,我根据中大出题风格并结合自己的喜好,阅读了《博物馆展览策划:理念与实物》《博物馆内容设计》《博物馆学十二讲》《考古学十八讲》《文物法概论》《华南考古论集》《蜀文化》《甄朔南博物馆文集》《名家点金系列》这些书作为补充。再因为自己对博物馆方向很感兴趣,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了一些论文,编了两本论文集供自己参考。然后在闲暇之余,在B站上看了中山大学几位教授的讲座视频,还有自己感兴趣的考古发现的纪录片,以及国外博物馆的纪录片。这个过程其实对于我来说很愉快,因为我完全放弃了自己不喜欢也不感兴趣的内容,所有的补充书目和视频都是我自己中意的,不过这种做法是否可取,大家自己衡量。4第四阶段:整理题目

这个阶段,我首先梳理了中山大学历年真题,并对其做了一个总结,列成表格,将题目按照题型、学科、年代做了一个分类,观察了一下规律(其实啥也没观察出来,不过整理过了方便查阅)。然后我整理了各大高校历年真题,因为中大是不考文化遗产学,并且考古学涉及很少,所以主要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sanlingasl.com/sljg/952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三菱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